在企业生产或服务的活动及人类生活中,必然产生许多随机数据。这些数据经处理和解释后,将对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决策、市场调查、产品发展、销售战略、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控制、精度、故障、缺陷和磨损的监测和控制及各种试验等起着重要的决定和参照作用。统计方法应用标准的体系结构成包括:1)术语与数值表;2)数据的处理和解释;3)质量管理;4)抽样检查;5)试验精度;6)可靠性;7)统计方法应用。
数据处理和解释是在数据处理之前,先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即对数据分布参数的检测和估计,这些分布参数主要有:均值、置信区间、标准差等。事先弄清数据总体的分布是数据处理前必不可少的过程。比如,当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可靠性试验时,当数据总体为指数分布时,则应用GB/T 1772,当为威布尔分布时,则应用GB/T 2689.1~2689.4;又如GB/T 2828.1、GB/T 2829抽样标准是建立在二项分布上的,所谓“二项”,即检验结果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项)结果,其中“不合格”出现的概率是按照两个项目的排列组合计算出来的。而寿命试验标准GB/T 6378是建立在正态分布上的;质量管理中的控制图都是建立在正态分布上的。以上说明事先弄清数据分布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应用有:常规控制图、累积和控制图以及其他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抽样方法有计数、计量两大类及一次、二次及序贯抽样等。试验精度标准是对试验结果的可信度进行检验的试验,即对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的检验。可靠性试验是对失效率或寿命进行的试验。数值表主要有:正态分布、X分布、t分布、F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寿命试验用表的极值分布和威布尔分布等。
E.10
纺织测试仪人类工效学(ICS 13.180)
人类工效学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人类为改善人的生活质量、究全和健康的最佳工作条件(包括环境和手段)以求得;增进工作效率和减少差错;降低事故危险和对健康的危害;减少疲劳;增加工作舒适;同是也考虑到技术和经济上的效果。人类工效学标准对企业在技术领域中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以及管理领域中的生产组织和劳动管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类工效学标准体系的构成包括:
指导原则,它由:人体测量、生物力学、信号与控制、颜色、照明和物理环境等六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互相配套和形成一体的。
人体测量和生物力学两个指导原则中的GB/T 16251—1996(eqv ISO 6385:1981)《工作系统设计人类工效学原则》提出了三个原则:工作空间和工作设备;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其中在“工作空间和工作设备”原则中又提出:1)与身体尺寸有关的;2)与身体姿势、肌肉、身体动作有关的;3)与信号、显示器和控制有关的三个原则。对1)和2)两个原则,除工作空间和工作设备应根据人体尺寸进行设计(GB/T 12985—1993)以外,还有GB/T 13547—1992、GB/T 14776—1993、GB/T 15759—1995。对于从姿有GB/T 14779—1993、GB/T 14774—1993等。另外2)原则中的“肌肉”系指人体各部位肌肉的荷力(握力、提力、扭力、扛力、推力、拉力、顶力、蹬力、抬力、举力等)。
与信号、显示器和控制有关的标准有ISO9355-1/-2/-3;GB/T 1251.1—1989提出险情听觉信号的特征应是,在信号接收区的任何人都能识别并对信号做出预期的反应;为了易于识别,险情听信号应有别于其他一切听觉信号,紧争撤离信号又应有别于一般警告信号;听觉险情信号应具备;清晰可听性,可分辩性,含义明确性。ISO还为信号、显示器和控制器应以人的感受特性的方式加以选择、设计和配置,提出了ISO 9241系列。
与颜色和照明有关的标准有:GB/T 12454—1990提出颜色对人会产生心理的、生理的、病理上的正负效应,控制器和指示器的颜色和亮度也会直接影响操作的准确度、速度和安全度等。GB/T 16254(ISO 6385)对照明的设计原则提出:“照明应提供为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最佳视觉感受,应特别注意亮度、颜色、光分布、无弦光和不需要的反射、亮度和颜色的对比度。”
GB/T 16251(ISO 6385)还对工作环境的设计原则提出:“应设计并保持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条件对人无有害的影响,而且保证人的健康和工作能力及便于工作。”
与心理学有关的工效学原则标准有:GB/T 1524.1~15241.3—1999(idt ISO 10075:1996)规定了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人的能力的使用,其目的在于使工作条件在人的安全、健康、舒适、效率等方面达到优化,避免由于心理负荷过高或过低带来的在GB/T 15241中所指出的不利影响。另外,还提出“涉及疲劳的指南”,指出工作系统的设计中减少疲劳的主要方法是减少或优化心理负荷的强度,限制脑力活动的时间,通过安排休息来改变强度和时间的分配;还提出“涉及单调的指南”、“涉及警觉性下降的指南”和“涉及餍足的指南”;这些标准对生产管理尤为重要。
E.15 信息安全技术(ICS 35.040)
信息安全标准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规范性作用,是确保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在设计、研发、生产、建设、使用、测评中保证其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依据。信息安全涉及标准众多,现对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性评估准则和安全保障评估框架做简要介绍。
E.15.1 安全体系结构
GB/T 9387.2《信息处理系统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dt ISO/IEC 7498-2),提供了开放系统之间进行安全通信的安全体系结构,描述了安全服务与有关机制对参考模型而主在体系结构上的关系,确定了在参考模型内可提供这些服务与机制的位置,并对基本的安全服务与机制以及它们的恰当配置按基本模型作了逐层说明。
E.15.2 安全性评估准则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定义了安全评估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安全特性的基础准则,简称为通用准则(CC-Common Criteria)。
GB/T 18336《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idt ISO/IEC 15408)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 给出了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第2部分:安全功能要求 安全功能以类、子类和组件表示,定义了功能类结构和组件分类,并描述了这些功能类中所表述的评估对象的安全功能要求;
第3部分:安全保证要求 定义了包括衡量保证尺度的评估保证级、组成保证级的每个保证组件以及保护轮廓(PP)和安全目标(ST)的评估准则。
E.15.3 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基于过程的保障,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活动,降低信息系统的风险。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描述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模型,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框架,从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和工程三方面制定了信息系统通用的安全保障要求。
GB/T 20274《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分为四部分;
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 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
第2部分:技术保障 描述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中的技术保障方面的内容,定义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保障组件以及反映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成熟度模型和级别;
第3部分:技术保障 描述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中的管理保障方面的内容,定义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组件以及反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能力的成熟度模型和级别;
第4部分:工程保障 描述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中的工程保障方面的内容,定义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保障组件以及反映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保障能力的成熟度模型和级别。
相关推荐:
纺织测试仪